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
文章于 2017年4月28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用户删除
其他

高校老师不要论文,不要经费,不要课题,要什么?

2015-09-22 李本先 学术天商

此问题是科学网上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?以论文来考核大学老师,不行,不合理?以经费来考核不合理?以课题来考核也不合理?组合起来更不合理?

 到底要用什么标来考核才算合理呢?更多的人支持:教学。

 但如何来考核教学呢?上课数量,上课的质量?

 数量如何来考核?质量如何来考核?

 事实上,当我们的高校放弃论文、经费、课题指标时,这个大学要成长起来,长大,用什么来做养料?

 以教学来考核,又有多少人真正专注教学的?放眼中国,现代大学,有很多老师都是博士?可是有多少人能像黄柏荣院士那样写出一本经典教材(现代汉语)。现代的一本教材能出到三版以上的经典教材有多少?

 上课,就别骗我了。很多人上课时,到处在网上下课件,上课时,有相当一部分都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?

 一个放弃论文、经费、课题的大学,注定是无法成长起来的。

 看看那些没写论文的,没有课题的,没有经费的,有几个教学做到一流的,少而又少,太少了。而有论文、有经费、有课题的人,大多数人教学都做的不错。

 天天吵来吵去,但比我们优秀的人却在努力的写论文、找经费、找课题。没有论文、经费、课题的少部分人却天天在网上骂人,发泄内心的不满,抱怨社会、学校的不公。

 如果你认为你的意见真的合理,那就向教育部呈送你的合理、科学的报告,相信教育部一定会给你一个合理的支持。

 大学,到底应该如何做?放弃论文、放弃经费、放弃课题。最后只能放弃你自己了吧。

 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论文、经费、课题的年轻人,从来不加班,下班就回家陪老婆孩子父母,也许家庭远比什么都重要。生活远比自己所从事的事业重要。有家才有事业,活着比什么都重要。但现实往往是家照顾好了,事业怎么做,难道真有神一样的人能把事业与家都协调好的,反正我是不相信的。

 如果真是这样,我们的高等教育还有希望吗?

 尼采说过:上帝已死!

 《一声叹息》的电影真的经典啊!

  如果不以这些指标为考核标准,那么我们有多少人会去写论文、找经费、课题。回家陪老婆孩子吧。但知识分子的责任,担当在那里?

 注:非常感谢各位博友的推荐与评论,更感谢科学网的力荐。我也没想到会被精选,引起这么多人的思考与反思。经过这半天的评论,观点基本上出来了。

  当下高校的考核评价存在不足,考核过于频繁或是不合理。如何改革,这需要时间。

  教学与科研是一个大学生存的重要条件,教学是核心要素,科研必须服务并服从于教学。教学评价体系,我们相对完善一些。注重教学,应该是任何一个高校领导必须重视的本。而科研也必须进行考核,让科研来促进教学。无论是以SCI,EI,SSCI,CSSCI,CSCD标准来评价科研,还是以其他专利、课题、经费来评价,都必须进行量化,量化的目的,主要是去激励一线教学人员,不断的更新知识,提高其整体素质。

  可当下,一些学校出台的量化标准,也许无法满足所有的愿望。如何做?也许,只能用一句非常老套的话来讲:适应。如何适应?如果你认为这个标准不合理,那么你可以专注于自己的兴趣,努力的去做,但请与领导沟通。但是你不可能在一个问题上,二到三年都一点起色都没有,这太不现实了。如果真是这样,你可以申请到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中,安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。还有更有个性的人,你可以不理这些考核,在考核时,可以不进行统计,或是统计时为0,大不了也就是扣发奖金或是绩效。但一定要有信心,你自己在做一个非常伟大的科研,有一天成功了,一定能把前面没拿到的钱,双倍甚至是无数倍的拿回来。

 祝各位在自己的岗位上,事事都如意。开学了,也要开始工作了,明天的路还得走,考核还得去接受,年底很快就来到了。努力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做点事,无论是站在讲台上,还是做实验。把教育当作一份事业来经营。多一份责任与担当,多一份沟通与交流,明天会生活得更好。

此文来自科学网李本先博客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
微文推荐:

《Science》:对年轻科学家的忠告【经典好文】

语言润色不是学术不端【经典好文】

【小编侃书时间】文字加语音版,不侃不微信!

【每日一悟】回家的路【video】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